当前位置:首页>金融动态>美的集团遭遇10亿理财骗局!为何上市公司钟爱理财产品?

美的集团遭遇10亿理财骗局!为何上市公司钟爱理财产品?

  • 2022-07-14 03:18:59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近期,有消息称美的集团下属公司遭遇10亿理财骗局。今天(6月29日,美的集团公众号证实下属公司10亿理财产品存诈骗风险。


    最近,理财产品非常火热。


    银行理财收益率超5%已成常态,甚至超7%的产品再现“江湖”。


    这种理财产品收益的节节攀升,不但吸引了个人投资者,也令A股上市公司嗅到了“钱味”。


    本文综合自丨21世纪经济报道(jjbd21;作 者:21数据新闻实验室 研究员 张楠 )、美的集团微信公众号、第一财经网



    美的集团遭遇10亿理财骗局

    紧急回应称:整体损失可控


    6月29日,针对媒体报道的“美的集团下属公司10亿元理财资金遭诈骗”的事件,美的集团紧急发布声明,称主要涉案人员正在或已抓捕归案,公司已收回部分委托理财资金,预计整体损失可控。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


    合肥美的7亿元理财资金,由“农业银行成都武侯支行”出具兜底函,借道上海财通和渤海信托,最终流向3家借款公司。


    在正式放款以前,美的集团内部对这一笔涉及7亿元的理财计划进行了内部论证和审批,合肥美的相关人士也曾前往成都尽职调查,最终美的集团把钱打给合肥美的。


    直到放款后2个多月,美的方面最终发现,无论是银行出具的兜底函,还是资金流向的3家公司授信资料,均为伪造。


    与上述7亿元理财资金遭遇“骗局”几乎同一时间,美的集团另有3亿元理财资金遭遇了相似的情况,涉案银行为“重庆银行贵阳分行”


    对此,美的集团称:


    该诈骗事项预计的损失金额有限,在信息披露及会计处理上,公司遵循了相关法规及会计准则的规定,不存在违规事项。


    主要涉案人员正在或已抓捕归案,公司已收回部分委托理财资金,冻结和查扣了大部分涉案资金或资产,部分涉案人员资产正在进一步追缴中,预计整体损失可控


    公司已对现存委托理财产品进行了全面核查,未发现存在类似的问题。


    声明如下:



    今日,美的集团早盘迅速拉升一度涨1%,随后有所下挫,临近午盘时一度拉升至当日最高点。该消息传出后快速下行,保持低位徘徊,截至收盘美的集团涨0.89%,报43.16元/股。


    美的集团今日股价走势图


    近期美的集团似乎“官司缠身”,除了上述的诈骗案件外,还深陷与格力的专利官司。


    ,格力电器起诉北京天昂伟业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昂公司)、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制冷公司)侵害其实用新型专利权,该案涉案专利系名称为“空调器室内机”的实用新型专利,被诉侵权产品为“制冷王”系列空调。


    ,目前,美的已经提交民事管辖权异议申请书,合议庭正在对该案进一步审理。


    美的集团遭遇10亿理财骗局,让我们的目光聚焦到理财产品。


    其实,许多A股上市公司都钟爱购买理财产品,近期银行理财的高收益率也让A股上市公司嗅到了“钱味”。



    当心理财产品陷阱!

    114家上市公司豪掷10亿以上买理财产品


    最近,银行理财收益率超5%已成常态,甚至超7%的产品再现“江湖”。


    这种理财产品收益的节节攀升,不但吸引了个人投资者,也令A股上市公司嗅到了“钱味”。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6月份以来,已有298家上市公司耗资629亿元购买理财产品。


    事实上,不止是6月份,今年上市公司购入理财的情况一直很旺盛,迄今认购金额累计高达437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9%。平均来看,上市公司每天大概花费25亿元在买理财这事上。


    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上半年接近1/4的A股上市公司购买了理财产品,其中有114家上市公司豪掷10亿以上购买理财。谁最壕?理财的钱从哪来?上市公司如何保障巨额理财产品的安全可靠?



    疯狂的理财潮:5年规模增长113倍


    统计2012年上市公司开始涉足理财产品以来的情况,21数据新闻实验室发现,随着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参与购买理财产品,无论是购买的理财产品数量还是认购金额,最近几年都成几何级数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已有737家上市公司涉足理财产品,接近A股上市公司总家数的1/4,而2012年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仅仅25家。


    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轻工制造、食品饮料、家用电器、机械设备4个行业内的上市公司参与理财热情最高涨,行业内参与理财的公司占比均超过30%。


    从理财产品购买数量来看,短短5年从两位数跳到了四位数,按目前的发展速度,不排除今年全年突破5位数。


    认购金额方面,2012年不足百亿,而截至6月27日,2017年上半年上市公司一共花了4370亿元投入理财,规模已是2012年的61.55倍。按全年来看,对比2012年,2016年认购金额更是已增长113倍。



    上百家公司豪掷数十亿“抢货”


    就上半年数据来看,不乏豪掷数十亿元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土豪”公司。


    据统计,认购资金累计超过10亿的上市公司一共有114家(如下表所示),其中出手力度最大的新湖中宝认购金额高达126.4亿元,紧随其后的五矿资本、中国动力,今年买理财的花费也已超过100亿元。


    单笔理财金额最大的公司为中国动力。公告显示,中国动力继1月20日后,4月21日再与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签署了结构性存款协议,继续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50亿元进行现金管理,期限为3个月,产品年化收益率3.20%。按此计算,中国动力在半年时间内可获得7934万元的理财收益。



    从认购数量上看,在737家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中,最近几年的理财产品“常客”恒生电子,以75个理财产品的数量位居2017年上半年认购榜榜首,认购金额达1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3月曾以370.27元登顶“股王”的吉比特,单5月就认购了19个理财产品。


    不过,这些公司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并非收益率都高,也有一些最低收益率在1.8%或2%的产品。从类型来看,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主(包括结构性存款),其次为基金、信托计划、证券、保险等理财产品。理财期限上,以2-3个月居多。 



    15家上市公司依靠理财避免亏损


    那么,理财的钱从哪来?为何上市公司对购买理财产品如此“钟情”?


    答案从公告中可窥见一斑。在购买理财的公告中,大部分公司都提到是“使用闲置自由资金购买”,并强调“不会影响公司资金正常周转需要”。比如吉比特在公告里明确表示,这样有利于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增加公司收益,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通俗地说,就是这部分钱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进行保本理财,获取额外的投资收益。


    甚至有上市公司借由投资理财获得的收益弥补了主业营收上的亏损。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不完全统计,2016年共有ST明科、中葡股份、西安旅游等15家公司依靠理财产品收益实现净利润为正。


    以ST明科为例,数据显示,公司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2824万元,净利润 1502万元,而其理财收益高达2036万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72.09%。



    (编辑:丁青云)

    21君

    小伙伴们,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可要擦亮眼睛哦~


    推荐

    阅读



    89岁李嘉诚和莫言现身汕大毕业典礼,李嘉诚:自律是铁杵成针的意志


    杨幂旗下嘉行传媒资本运作:高管拉升股价从1元到128元,套现2.5亿离职!

    本期编辑 刘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