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 引言
我有个同学,开店的,一度在深圳和东莞拥有21家店面,最近委托我炒币。今天讲讲他的故事。下面称他为L先生。
第1章 一个学生商人
这位L先生是我初中和高中同学,也是同乡。做同学时,他的学习成绩是很差的,是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看小说的。高中毕业后,他去了一个民办的大学。
有一次暑假,我回家回到高中母校,看到他在校门口摆摊招生,当然成功招到学员他是能获利提成的。我那个时候屁生意观念都不懂,我清晰地记得我当时的心态是在想,如果让我在母校面前招揽学弟学妹,并且去一个铁定不怎么好的学校上样,我自己是出不了手的。
后来几年后,我们聊到这事。他也坦然接受说自己差生招差生。不过我那个时候,已经读了很多经济学的著作。我从经济行为看他自己声称的“祸害学弟学妹”,其实有正当的经济学逻辑的。他的招生行为没有任何强制和诱骗,他提供的就是信息,他挣的是信息差价。市场的关键就是资源配置,我觉得人家的大学不好,只是我的偏见,有人觉得好啊,而且实际上确实有人成功学有成就啊。反正人家上了这个学校之后几年,成了我们同学中的首富,哪次吃饭集会不是他付钱啊。
我这们同学后面的飞黄腾达,以及我自己的穷酸落魄,让我不停思考这些。我读书时学习成绩是好,成绩好只是代表了我对解题能力的认可,这个成绩好根本就不会创造任何财富,除了对我的虚荣心和我爸爸妈妈的虚荣心有少量帮助外,对整个世界的影响为零。甚至可以说是负的,用经济学术语来讲,我的成绩好的外部性是负的。
我对世界的真实运行规律是完全不懂的,L先生成绩不怎么样,但他的行动确实是契合了经济运行逻辑,他在帮助人和资源之间的匹配,降低了资源配置成本,润滑了经济摩擦。他的行为的外部性是正面的。
第2章 一个成功的商人
L先生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富士康做模具相关的工作。这份工作是他的母校承诺的包分配的结果。他曾经跟我讲,每天上班下班,看到乌泱泱的人群,而他做的事——搞模具——跟这些人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这份工作注定是没有前途的。他还是要做一些能和人有关系的事。
L先生很快就离职了,去盘了一家店面,卖衣服。
我没有听过他讲过多少他开店的故事,但他确实很成功,毕业后7年,我从北京的打工生活绝望中辞职,来到深圳。他请我吃饭,发现人家已经开了21家店面。我很惊讶想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因为我想复制。但我从一件事里看到了细节。
有一年回家,他叫我开车回家,将他的一辆7座的瑞风车开回老家,搭载他爸妈和老婆孩子回家,他自己要留在深圳看店。细节是他在这辆车装东西时,他准备了很多东西往里装。我自己也有一辆车,我以前上班时做工程的,开过金杯车,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压榨车的容量的。装车时,我不停地告诉他,装不下了,装不下了,但他一次又一次往车里装,调整里面的东西。最后生生是往一辆7座的商务车里塞了一台洗衣机,一台空调,四床裤子,很多很多衣服,很多很多吃的,还有很多很多别的什么,另外里面还要坐7个人……
我终于领会到了他是怎么认真做事的,将资源利用到极致。难怪能开21家店。
第3章 疯狂的炒币者
我在2014年就跟他讲过比特币,不过人家生意正当红,没在意。今年,2017年,他生意不好了,盘出去很多店,买的房子也不涨价了。自己守在店里没生意,开始盘算着搞别的。再加上比特币的火爆,他找到我,委托我炒币。
比特币太贵了,在他眼里说,这属于没什么可压榨的了,他让我介绍别的。我告诉他比特现金可考虑,那时只有2000出头,10月末。
10月23日,他给了我第一笔钱,10万人民币。叫我买成了BCH,买到了45个BCH。结果狂涨,他不停地追加资金,涨到三万,又给我11万,涨到4000时,又追加10万。我不停提示风险,但他还是将开店的拿货款都杀进来了……我当时想,反正这点钱对他来说应该是小钱,不管了,有多少买多少。
他前后一共投入了44万块钱。
但这还没完,他拿着一台手机,就看哪个涨,然后就打电话给我买进和卖出。截止到今天,一共40天,他去挖我一共操作了20次。我就在交易所帮他买来卖去,有些币我完全是连名字都不知道,我在币圈混了四年,叫不出名字的币,他就叫我十几万地买。
结果,今天我给他账单认真算了下,他账面资产已经948867.34人民币了,94万8千多。翻了一倍。
我不知道这代表了什么。
第4章 结束语
虽然这种炒币的故事很传奇,但我也不懂怎么复制这个过程,哪怕是我亲自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