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投资新闻>江南愤青谈学生贷款

江南愤青谈学生贷款

  • 2023-06-05 09:59:46



  • 前言 “江南愤青谈学生贷款:”


    在美国的时候,有一次交流的时候,我跟美国的一个网贷机构老板问到关于放贷人资格的问题,发现美国的对企业贷款的贷款公司的资格审核相对宽松,但是对个人贷款的贷款机构的资格审核就相对复杂,然后就很奇怪,这个老板说,因为对企业发放贷款,任何一个企业一般都是会有法务来保证他们的相应权利的,而个人其实这这方面是相对薄弱的,而且成本也很高,同时对于贷款的很多意识也会相对欠缺,容易被贷款机构误导和欺诈,所以对于个人放贷都要求会比较严格和审慎。


    本质表现的观点其实是向没有贷款能力的发放贷款是一件在美国被相对严格管制的事情,当然现实中美国在这块做的也并不太好,次贷危机其实本质就是向大量没有还款能力的次级个人发放贷款所引发的危机。其实我们看所有的金融危机本质的都是两点,第一是向没有还款能力的人发放贷款。第二是想没有风险承受能力的人吸收理财储蓄。前者是次贷危机的本质,后者其实是信贷危机的本质。当然两个命题是一致的,因为大家还不起钱了,直接引发后者的危机。


    学生贷款其实是典型的向没有贷款能力的人发放贷款的一个商业模式,我在很早前的时候,可以投资一家学生贷款机构,但是我想来想去都否决很大程度上是觉得商业逻辑是不成功的,同时也感觉欠缺底线,我不是多高大上的人,我也喜欢赚钱,我也投资过一些从道德上来看,有欠缺的商业模式,但是在学生贷款这个事情上,我还是觉得不是很合适,年轻人刚起步的时候,风险意识淡薄,自我约束有限,很容易被忽悠掉进一个坑里,然后一辈子都走不出来。“借贷宝也爆出来学生借款的事情后,我给借贷宝高层写过建议书,建议他们把22岁以下的个人贷款申请全部停掉,学生群体毕竟不是借贷宝的目标群体,而且借贷宝本质是借贷撮合见证平台,并非借贷平台,所以更没必要去触碰这个不合道德底线的事情,他们之后采取了折衷的建议就是把22岁以下的人调整为八千上限,可我觉得还是太高了,不合适,而且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努力读书,真的家庭有困难可以申请补助,而不是借贷。


    事实上,目前校园贷款都是在三十以上的利息,你只要借一次钱,你这辈子都注定是在给高利贷打工,压的透不过气来,没必要年轻的时候给自己背负上这么大的债务,而且更为关键的事情我感觉学生贷款很大程度上助长留学生骄奢淫逸的贪图享受的思维,目前学生贷款的用途都是消费用途,很少是真正用来解决上学问题的。中美在这里也很明显的区别。


    美国也有学生贷款,SOFI就是很大的公司,但是事实上在SOFI申请贷款的学生的FICO评分很多都是在720分以上,属于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的人,那他们为什么申请贷款?因为美国的学费,尤其是商科,几十万美元的学费,很多家庭都供养不起,而且美国的家庭基本上学生在高中毕业,家里就不在负责供养学生,很多学生都靠高中暑假打工来赚学费,但是显然这个也不现实,所以很多学生都申请商业贷款,美国的学生贷款都是用来上学的,毕业后工作还钱,利息也相对合理。而中国的学生呢?学费都是父母省吃俭用给的,学费当然跟美国比也相对不高,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用着父母的钱,还借贷去消费,买手机,买电脑,去高档场所,泡妹子,有时候想来,这种差距也的确很多时候让人很无语。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是很不喜欢这种商业模式,我个人感觉如果目前的学生贷款在不转型的话,道德压力也会逼迫这样的公司可能无法在继续走下去了。


    今天看到下面这篇文章,也特此分享给大家。


    接下来看这篇文章:


    当你脱离了高考这座五指山,脱离了父母的紧箍咒,走进大学,看到了身边那么多苹果手机、LV包包、PS4、耐克签名鞋...原来这世界如此五光十色。可囊中那点生活费太羞涩,怎么办?校园贷恰好在此时向你献上殷勤。


    很多学生通过校园贷获得了一时的满足,然而接下来的日子...



    “我每天工作最少6个小时,还不够还的。”女生小陈叹气。为了偿还所借的校园贷本息,这种上课加打工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半年,小陈告诉新京报记者,“现在还有7万多的欠款没还。”


    在青岛读大三的小陈9月8日刚刚过完20岁生日,然而这个生日没有聚会,没有唱K。那天晚上她在一家餐厅做服务员,工作到晚上10点。



    10万有3万是利息 欠了10万依然能贷




    一年前,小陈接触了校园贷。分期付款带来的“便宜、省事”,还有购物的快感让她喜欢上了这种借贷模式。半年内,小陈分别在趣分期、分期乐等15家校园贷平台上借贷消费,购买了多种苹果电子产品、名牌包包、化妆品、尼康相机等。每次的金额都不大,一千、五千,但很快,她发现自己不经意间已经积累了10万左右的欠款,每个月要支付四千左右的本金和利息。


    新京报记者根据这15家校园贷平台的公开借贷信息综合统计,小陈的借贷成本在30%,也就是说她10万元左右的欠款,有3万是需要支付给平台的利息。



    校园贷平台会记录她的学校、专业、家庭情况、个人身份信息,会联系朋友进行电话回访。“但他们并不了解我的财务情况”,小陈说,没想到渐渐累积到了10万这个数。“虽然我欠了10万,但我现在还是能用校园贷借款。”


    “如果我不能按时还款,他们就会给我、我的家人朋友打电话催还借款。稍有延误,他们就会给我打电话。”小陈说,还不上款听见手机铃声就害怕。


    小陈开始打工,主要在餐厅当服务员,有时和上课时间冲突,“那就只能逃课了。”每天最少工作6小时,但每月还需要再从生活费中挤出一些还欠款。


    除了上课就是打工,这种状态已持续半年。“还有7万左右的欠款,希望能早点还清。”电话里,传来啜泣的声音,小陈挂断了电话。



    三个平台交替使用 “拆东墙补西墙”




    “一开始贷款少的时候,觉得很爽,后来欠钱越来越多,就开始焦虑,持续到现在。”今年夏天本科毕业的王雪(化名)从2015年1月份开始接触校园网贷平台并借款。一年半时间,她交替使用3家网贷平台,累计借款4.7万元,目前尚未偿还的金额仍有1.7万。


    联系到校园代理后,王雪拿着填有身份信息、父母电话的申请单和身份证在学校标志性的地点拍了照,提交后便成功提现3000元。


    在贷款还不上的压力面前,王雪选择“以贷还贷”,通过另一家网贷平台提现数千元。



    除了生活花费,王雪借款中的两万多元是用于考研所需的补习班和复习资料,而母亲当时并不太支持考研。王雪说自己也有攀比的心理,有钱了手就比较松,会不计后果地去买东西。


    王雪交替使用分期乐、趣分期等三个平台来维持资金的畅通。她形容这是“拆东墙补西墙”,她称,这些平台不会看前期有无贷款,自己也特地在央行征信中心进行查询,结果显示“征信良好”。


    2015年底,考研结束后王雪用家里存在自己账上的3万元钱补了贷款的空当。但还是不够,最终通过网贷填补剩余的几千元借款。


    遇到资金周转不开的时候,王雪的母亲也接到过催债电话。“态度特别恶劣,上来就开始骂人”,王雪向母亲称是诈骗电话。


    “目前还有一万七的贷款,打算跟我妈说,”王雪称,之前也考虑跟母亲讲,但因为害怕一直没说。


    “我觉得校园贷这种东西利用了学生的弱点,主要是自控能力,”王雪说,“比如广告会写,只要花一点点钱,就可以随便去玩了,也不用承担一些后果。广告里把好的一面说得比较重,把那些具有危害性、不好的东西巧妙避开,让你看不到。”


    “目前我同学用校园贷挺多的,但主要是买东西,而不是借钱,”大三学生小林说,同学常通过校园贷分期购买各种消费品,大到电子产品,小到运动鞋、甚至网站会员等。




    第一次是帮朋友“刷单”




    大一时,小林的朋友兼职做分期乐的校园代理,校园代理收入与推销出去的“单数”挂钩。为帮助朋友“刷单”,小林在分期乐上用3元购买了一个移动wifi。


    小林也曾在学校内手机店用分期形式购买了一个iPad。“一些本地金融公司和我们学校的手机店合作,学生购买手机时,手机店推荐学生用贷款分期购买,”小林介绍,其学校内所有的手机店均与金融公司有合作。


    2016年4月,小林在分期乐上买了一个iPhone6 plus,活动价5888元,共分12期还钱。彼时,iPhone6 plus市场价在5400元左右。“这个手机在实体店买,没有那么贵,”小林解释,在分期乐贷款购买时还需要付手续费。


    “说是零首付,但不可能贷款没有利息,手续费就是利息,”小林已经记不起每期具体的手续费用。




    审核人员没向父母说明在办贷款




    无论线下、线上办理校园贷款,都需要填写父母、同学电话,并且核实父母电话的真实性,但小林三次贷款消费均未告诉父母。


    “他们也给我家人打电话了,但是说是快递或者编造其他理由,只是要确认我留的父母电话的真实性,”小林说,负责审核的相关人员均未向其父母说明其在办理贷款。


    小林每周六日在学校外饭馆兼职,一天100元。除了兼职打工,也有学生从生活费中省钱还款。小林说,未曾听说有同学逾期还上贷款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还不上也不会去贷款,大学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要面子,不好意思欠钱。”




    走访

    高校附近地铁站遍布网贷广告




    9月11日,新京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均未在显眼处看到相关张贴的海报。不过新京报记者留意到,分期乐在北京魏公村地铁站(附近有多所高校)投放了大量的海报、壁画等广告,为其购物节进行宣传。



    多位北京理工大学的同学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去年这个时候还能够看到很多校园贷的广告,但今年感觉销声匿迹,并未看到宣传。几位中国石油大学学生也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没有注意到大规模推广校园贷的现象。不过有学生反映,这段时间QQ好友动态上会不断出现校园贷类的推广信息,“看起来诱惑很大”。


    9月6日,趣店(原趣分期)方面也向新京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已经逐步停止了校园地面推广,今后将专注于消费金融业务。




    暗访

    “不会告诉父母你在贷款”




    9月9日,新京报记者以学生身份进入一北京大学生贷款QQ群。之后有两名网友询问是否需要贷款,并留下电话。新京报记者以大学生要贷款的名义联系上述人员,并获悉两人均为北京同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推广人员,负责校园贷款业务。


    “我们是线下金融公司,比一些线上校园贷款公司更安全。”工作人员李明(化名)称,其公司校园贷款利息原来为每月5%,也就是年化利率60%。“目前我们线下为了寻找优质客户,降到了2%,一百块钱一个月只需要两块钱利息,我们这个利息不挣钱。”该推广人员表示。


    另一名工作人员张信(化名)则表示,每月利息在0.99%到1.99%之间浮动:“客户资质不同,每月利息也不同。如果客户家庭条件好、每月生活费高、学历高、借款用途明确、还款来源清楚,利息较低。”


    张信介绍,贷款额度同样存在浮动,由客户的地域、还款能力等来决定。“你是北京人吗?如果是北京人,一次可以借款3万以内,如果外地人,最高借款一万。”张信解释,之所以由此规定,担心外地学生毕业后离开北京,“我们不可能去外地催收还款。”


    还款能力越强,学生可贷款额度越多。“家里生活费给的多,可以多放款,”张信表示需要查询学生的银行卡流水记录,以核实其生活费用。


    李明向记者介绍,学生入学模式不同,贷款额度也不同。“相比较全日制学生,成教、网络教育的学生贷款5000元以上比较困难。”李明说,该类学生可能随时离开学校,“不易控制”。


    两人均表示,贷款额度较大时,需要到公司面签。“带着学信网账号密码、学生证、身份证、银行卡等四样东西,对客户资质没太严格要求,面上过得去就行。”但张信表示,出于风控的把控,还需要安排下户人员去学生宿舍一趟,“要知道学生的具体住址,比如哪天不还钱,方便在宿舍找到。”


    但在审核父母电话时则相对宽松。“会侧面确认下是否是你的父母,不会和你父母说你在我们公司做贷款,我们也知道上学孩子不想让家里人知道,”张信向记者表示。


    万一出现逾期,滞纳费如何计算?两人均表示,其公司滞纳费每天为借款钱数的2%。“我劝你别有这样的想法,二外有个学生借了1万元,逾期6天,缴纳了逾期费1200元。”张信说。




    链条

    鼓励学生“拉人”,提成可达2%




    在向记者介绍公司校园贷业务时,李明鼓励记者做其公司的校园代理。“我们分组,每个组有领导,目前我们定的是每个学校有三个代理,你们学校客户可发掘,但目前没有代理。”


    “带来一个人,每个月减去1%的利息,带来两个人给你免这次贷款的利息。拉来四个客户底薪1000元加提成、五个客户底薪2000元加提成,提成是介绍来客户的贷款额度的2%。”李明“鼓励”记者,现在适逢iPhone7面世,正是推广的好时机。“我们已经算好了,iPhone7每期分期只需528元,可以向你的同学介绍分期,利息超低。”


    除了学生代理,校园贷公司还与一些手机店、驾校、培训机构等合作。


    烟台一高校内手机店的老板许丹向新京报记者介绍,其曾先后与多家校园贷公司合作。“这些年,校园贷公司层出不穷,有的已死、有的刚出来,我们目前合作的平台是烟台当地的金融公司。”


    据了解,手机店、学生、贷款公司三方形成合作模式。“我只负责推广,其他的由贷款公司和学生联系,出现什么后果我也不清楚。我并不支持学生贷款买手机,没钱不买就行了,但我不能有钱不赚。”据许丹透露,“学生用贷款公司的钱购买我的手机,同时贷款公司还给我提成。”许丹说,如果贷款公司能够挣10个点的钱,其可以分成一到两个点。


    两年前校园贷“最火”时,许丹一天可办理七八个贷款购机业务。“据我估计,可能10个学生里就会有两三个使用校园贷。”许丹说。

    文章来源:微信号“风吹江南”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于版权
    关于版权:《消费金融行业资讯》所选内容,除【原创】文章外,均为网络转载、编译或者读者荐稿。原文有注明作者、来源出处的我们会一并标明。无特别注明的文章,有关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媒体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更正或者删除。

    消费金融领域最具影响力自媒体,超过20万以上的覆盖人群,专业、专注最新行业动态,是您了解消费金融最好的选择!

    现在消费金融行业资讯读者群来啦!


    搜索微信号“xfjrhyzx”添加消费金融个人微信,然后加入消费金融行业资讯读者群(加微信请一定注明“姓名-公司-职位-添加原因”,否则不予通过)。

    也欢迎通过以下方式合作、吐槽和投稿:
    -在公众号“消费金融行业资讯”或“消费金融通讯社”后台留言;
    -发邮件到 33933807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