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惹麻烦的可是马云手里的赚钱利器—借呗。
借呗如今的放贷规模已经接近3000亿,净利润超过8家上市商业银行。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被央妈盯上了呢?这背后和我们每个人都有分不开的关系。
有些人消费都是喜欢先用支付宝的借呗透支,虽然会要交一些利息,但是感觉却方便了不少。
这几天,很多人打开支付宝借呗的时候,可能会发现这个功能悄悄消失了。看看自己的芝麻信用分还是很高的,但为什么突然借呗就消失了呢?
你也许不知道,就是因为你每天都在用借呗,已经帮助蚂蚁金服实现发放贷款达到了3000亿的规模!也就是你每天都在用的借呗现在已经被央妈盯上了!最近央妈还请蚂蚁金服负责人去喝茶,你说吓人不吓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咱们要从借呗这个东西开始说起。
借呗,是根据你的芝麻信用分给予一定的贷款额度,而且需要支付一定利息的一种小额贷款。
既然是发放贷款,那么借呗的背后必然会有放贷主体,而且还要有发放贷款的资质。
这个放贷主体其实就是蚂蚁小贷,包括重庆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重庆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虽说这两家公司都有小贷的牌照,但是根据规定发放贷款的规模不得超过注册资金的2.3倍。而这两家公司的注册资金加起来也只有38亿元。据最新消息,最近两家公司的注册资本进行了增资,达到了120亿元。
按120亿注册资金来算,最多也只能放贷276亿元。但事实上,现在蚂蚁金服的放贷规模已经接近了3000亿元!
那么问题来了,蚂蚁金服是怎么用120亿撬动了3000亿的呢?
要说这3000亿是怎么来的,先要和大家普及一个概念—“ABS融资”,也就是资产证券化融资。
ABS融资是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收入的资产,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获取融资。
蚂蚁金服就是通过把借呗和花呗贷出去的资金的预期收益作为资产凭证,发行消费贷款证券产品,然后放到交易所进行交易流通,再从中获取低息融资。
举个例子:
假设你开了一家奶茶店很赚钱,每个月有1万块入账。但是你想多开一家奶茶店,扩大规模赚更多的钱。
可是你手上现金只有10万元,开一家奶茶店需要20万元。这个时候,隔壁的老马和你说,他可以借你10万,你按18个月分期还款,并支付年化10%的利息。
其实呢,老马手上也没有钱。但他又跑去跟别人说,现在手头上有个赚钱的项目,只要你们现在凑够10万块,每个月都能返本金和年化6%的利息。
当然,被老马说动的这些人可能也没有10万,但是他们同样可以采取老马的方式,继续拉其他人入伙,承诺更低的利息收益。
这个故事里面,老马就相当于是蚂蚁金服的借呗,他借钱给你你按期还款付息。他把借给你的这个有预期收益的借款包装成资产,再把这个资产放到交易所卖给别人。
蚂蚁金服不仅能够通过交易所低息融资,还能从中赚取利差,最重要的是融资的钱又可以用来放贷。
虽然蚂蚁小贷的注册资金只有120亿元,但是通过ABS融资的并不算在2.3倍杠杆的表内。这样,ABS融资就可以不断突破注册资金的限制,也就是为什么蚂蚁金服的放贷规模可以达到如今的3000亿元。
按理说,蚂蚁金服的ABS融资模式也是通过了交易所的许可,可为什么如今却被央妈叫去喝茶呢?
蚂蚁金服是通过芝麻信用来判断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而芝麻信用又是被市场普遍认可的。
也就是说,大家都接受蚂蚁金服的贷款证券产品,就是基于对蚂蚁金服风控的信任,相信借款人一定会还蚂蚁金服的钱。
这话听上去是对的,但问题是如果一个人真的没钱还贷款了,再高的芝麻信用也没用。
这个时候,蚂蚁金服可能会采取一定的増信措施,承诺如果发生还款违约,自己进行一定比例垫付。
这看上去貌似也没什么问题,但是随着放贷规模越来越大,蚂蚁金服可能也会垫付不起。
大家可以想想,3000亿的放贷规模,即使其中只有10%发生违约,就是300亿,蚂蚁小贷赔上所有的注册资本也是不够还的。
.3倍,因为一旦杠杆不受限制,放贷规模不受控制,到了发生违约的时候,那就是天大的窟窿。
更值得警惕的是,蚂蚁金服的借款本质上并没有借款用途的限制,虽然称作消费金融,但是谁也不知道借钱的人最后把钱花到哪里去了。
这些钱有可能被拿去赌博拿去还债,那么这些人的还款风险就非常高。类似这样的借款规模不断增大,带来的后果是很恐怖的。
目前,上证所已暂缓了所有的消费贷ABS审批,据说消费贷ABS挂牌规则还在研究拟订中,但具体出台日期尚不确定。
按照这个态势,短期内蚂蚁金服都无法再通过发行ABS来扩大放贷规模。实际上,被央妈约谈之后,别说发行ABS,就连借呗、花呗的贷款额度都在收紧。
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人的借呗、花呗的额度可能还会降额,信用不良的人甚至无法再使用这个功能服务。同时,借呗和花呗的开通难度会加大,提额难度也会加大,而且要求还款的期限会缩短,还款的压力会变大。
其实,不只是借钱的成本加大,还钱的压力加大,投资理财的人同样要小心。要是来自花呗和借呗还好说,毕竟马云家大业大。但是呢,之前招财宝侨兴债违约的事情还历历在目,这年头谁都可能爆雷。
via:菜鸟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