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动力电池价格持续水涨船高,到了5月,甚至出现“旧电池贵过新货”、折扣系数倒挂的现象。
从近期令电池回收企业头疼的数据看,今年以来,磷酸锂电池的回收价格上涨了3倍,电池回收的折扣系数最高时涨至145%,已经翻了一番。
国内生产动力电池所需的镍、钴、锰、锂等金属资源主要依赖进口,随着原材料资源紧缺,去年下半年以来,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均大幅涨价,其中的碳酸锂,价格从3、5万元涨至50万元,上涨近10倍。
同时,火热的电池回收市场吸引了大批资本入场,但动力电池回收生意火爆的背后,也似乎另有隐情。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2年3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91.5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90%。随着动力电池4~6年的使用寿命逐渐到期,首批2015年前后投入市场的电池已经陆续达到“退役”阶段。
同时,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约有20万吨动力电池退役。预计至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总量将达237万吨,到2027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空间超过1500亿元。
放眼国内电池回收市场,较为领先的要属格林美。其从2003年开始便启动了废旧电池回收业务,到目前已经建成中国最大超细钴镍粉末制造基地、中国核心锂离子动力电池钴镍原料制造基地。
在格林美之后的,是宁德时代。宁德时代在2013年便通过收购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涉足动力电池回收业务。
宁德时代在去年10月宣布,在湖北宜昌投资320亿元建立废旧电池材料回收的产业园。随后,LG、国轩高科、三星和亿纬锂能等企业闻风而动,也开始抢占市场。
2018年1月,比亚迪与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大户中国铁塔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今年4月,比亚迪又在浙江台州成立了一家电池回收公司。吉利方面,2018年10月,吉利集团与杉杉股份、紫金矿业出资组建了福建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涉及电池回收产业。特斯拉则多年来与第三方回收商合作。
车企纷纷入局电池回收产业的“动机”很明显――想要通过原材料回收再利用,达成自我供给。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战略联盟回收利用分会理事长张宇平称,目前,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一个黄金赛道,可以化解战略稀缺资源供应的难题。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院长魏学哲也认为,动力电池是个“宝”,里面有很多贵金属,比如说镍、钴、锰、锂等,它实际上是一个“矿山”。
梯次利用,指的是让退役的动力电池应用于其他领域。即把能量衰退80%左右,不再适用汽车但仍有剩余能量的电池,用于对电量需求不高的通信基站和储能设备等地方。
另一种是拆解再生,是将废旧电池彻底报废后进行拆解、破碎、分选、材料修复或冶炼,提取其中的锂、钴、镍、锰等高价值金属,然后投入到电池生产线上实现再利用。这种电池利用方式可以减少原材料进口,进而减少矿产的开采。
宁德时代在今年4月29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在子公司邦普的电池回收业务中,锂的回收率已经达到91%,镍和钴则达到99%的回收率,“长期看,当电动车渗透率达到80%至90%,靠回收就可以,都不用挖新矿。”
特斯拉此前也表示,依靠其独特的电池回收系统,可以回收约92%的电池电芯材料。2020年,其共回收1300吨镍、400吨铜和80吨钴;2021年回收1500吨镍、300吨铜和200吨钴。
按照车企造车的逻辑,电动车原材料供给紧张、价格上涨,如果有效利用废旧电池里的金属,不仅可以降低车企对于进口电池原材料的依赖度,还能通过回收电池就将资源“搞定”。这一点足以让人心动,也致使入局的企业越来越多。
但是,这个原本不受重视的“破烂”行业火热起来的同时,也出现了价格飞涨的问题。
据央视财经报道,磷酸铁锂电池回收价格涨幅较大,去年同期收购价是150元每千瓦时,现在已经到了500元每千瓦时,涨了3倍。
动力电池回收行情火爆,甚至出现了折扣系数倒挂。今年电池回收的折扣系数最高时涨到了145%,而去年的这个时候只有70%左右。这表明,旧电池已经贵过新货。
退役电池价格持续上涨,无疑将加大电池回收的成本。同时,除了正规企业,火热的市场也吸引了众多无资质的小企业入局。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现存动力电池回收企业5.4万家。其中,成立年限在1年内的有3.3万家,占比达六成;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1.8万家,注册资本在100万-200万元的企业有1.4万家。
数据还显示,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近50%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存活时间在三年以上的相关企业占比仅占14.6%。
对比而言,工信部为推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规范发展,分别于2018年、2020年和2021年三次公布了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涉及企业累计仅47家。
这意味着,电池回收行业正规军并不多,新涌入的企业多数是小微甚至是作坊式企业。
越来越多企业加入,再加上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不断浮动,加剧了一些回收企业囤货的速度。从数据看,电池回收量并不集中在正规渠道,而非正规渠道之所以能拿住大量退役动力电池,在于其喊价高。
打开搜索引擎,随处可见全国各地电池回收的入口。在询问了多个号称专业电池回收的小微企业之后,被开出的价格区间均在300元至500元每千瓦时,有商家还明确表示,回收价格是随着市场行情波动而浮动,并不固定。
和正规公司相比,无资质企业的流动性强,不易被监管部门检查,也因此回收标准更低。因此,不排除还存在一些中间贸易商的可能性。他们或不做退役电池的加工冶炼,只是在废旧电池流通中赚取差价。
可见,动力电池既是一座巨大的“矿山”,也是一座危险的“火山”。
一方面,小微企业的入场,加剧了囤货居奇的现象。另一方面,“小作坊”不具备专业的设备和电池拆解技术,在处理回收的动力电池的过程中,易引发安全和环保问题。而电池里的电解液和金属锰都可能直接污染空气和土壤,引发大面积的环境污染。
随着新能源汽车电池持续放量,退役电池回收需求将进入旺盛期,未来超千亿的电池回收行业前景广阔。但综合电池企业和车企发布的数据,通过电池这个“矿山”实现供给的水平还相对有限,少量正规军和大量小“玩家”的问题,也导致电池回收鱼龙混杂,让千亿元“蛋糕”越来越难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