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达7个月的意见征询,央行终于正式公布关于“大额现金管理机制”的试点详情,并陆续在多个省份进行试点,什么是“大额现金管理机制”呢?
简单来说,央行要求各银行对个人或是单位的大额存款进行严查,只要存款超过一定数额,就必须要登记个人详细信息资产来源和资金用途等,推出这一机制的目的是为了护住百姓的存款,为什么这么说?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存钱这件事情有独钟,据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人民币存款总额超过2万亿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存款的金额也越来越高,当资金流动和流出越来越频繁,安全漏洞也就这样出现了。
从大了说,很多明星会利用大额交易实行偷税漏税的违法行为,还有不法分子借此来洗钱。从小了说,企业在发放工资的时候选择现金发放来逃脱税收。诸如此类的行为如果不能得到管控和抑制,会危害到国家金融安全。
因此,我国针对性地制定了大额现金管理机制,对银行存款进行严格管理。都知道大额现金管理机制肯定是因为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对社会发展有好处。
但它具体有什么好处呢?
另外,偷税漏税的现象能够大幅度减少。企业无法利用私人账户来逃税漏税,私人账户里每一笔大额现金存款都会被调查来源,只要一调查,就会知道这笔资金来路不明。
说到这里,你应该也明白了,大额现金管理机制针对的是腐败、违法的现金交易行为,普通百姓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一是现在人们交易的主要方式是线上转账,很少有人会使用大笔现金进行交易。二是来路用途和清清白白的钱,银行也没有必要大费周折来严查。更何况,普通百姓也不可能隔两三天就存上10万、20万。
由此可见,大额现金管理机制的真正目的是规避违法乱象,真正护住百姓的存款,让每一笔钱的来路和用途都能够清清楚楚。
理想是美好的,那么现实如何呢?大额现金管理机制又在哪些地区进行试点呢?
目前参与大额现金管理机制试点的省市有三个,分别是河北省、浙江省和深圳市。河北是最早开始试点的,在2020年7月率先启动试点工作,其次是浙江和深圳,三个地区的试点时间都是两年。
对私人账户的管理上限,河北是10万元,浙江是30万元,深圳市20万元,对公账户的管理上限,这三个地区都是50万元。这些管理上限数值经过反复调查,大于普通百姓日常现金使用量。
也就是说,这三个地区的居民在进行大额现金交易的时候,会受到银行监管,但只是少部分人都会受到监管,主要被监管的还是企业账户。其中有三种情况被列入重点管辖范围。
第一是超过5万元的现金交易,第二是超过200万元的对公账户转账,第三是个人账户境外超过20万,境内超过50万的转账交易。
如果你受到了银行监管,也不必担心,配合做调查,证明钱确实是合法的,就可以正常进行交易了。
那么,央行为什么会选择这三个地区进行试点呢?这三个地区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吗?
经过综合考虑,河北在大额现金管理上表现较好,浙江则是大额现金交易现象比较突出,深圳和香港之间的跨境现金流动频繁。三个地区在大额现金管理上都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基本上融合了全国各省份的所有特点和表现。
如果在三个地区的试点反映良好,大额现金管理机制就能够推广到全国。银行会建立专门的系统来登记这些大额现金交易数据,基本上所有偷税漏税行为都能够被识破。
现金流动时刻受到监管,对个人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但会让金融环境会更加安全和稳定,每一位储户的权益都可以得到保障。
对于大额现金管理机制,你有什么看法呢?你认为这一机制是否能够真正有益于百姓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