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投资入门>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7周年:累计形成584项制度创新成果

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7周年:累计形成584项制度创新成果

  • 2025-02-21 11:38:53

  • 广州期货交易所(下称“广期所”)官网正式上线运行,跨境理财通试点业务金额达4.86亿元;跨境电商、“保税+”等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一季度进出口规模达1026.7亿元;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再获68项省级管理权限……

    4月21日,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7周年。记者从广东省商务厅获悉,广东自贸试验区目前已累计形成584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146项改革创新经验,发布245个制度创新案例,其中41项全国首创,7个列入全国最佳实践案例。

    4月19日,广期所揭牌成立一周年之际,广期所官网正式上线运行,并首次完整披露中国证监会所批准上市的16个期货品种。广期所表示,未来将不断丰富产品体系,强化市场服务能力,更好满足实体经济风险管理需要。

    2月发布的《关于推进广东自贸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提出,高标准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强化广州期货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联动合作,吸引国际投资者参与,打造服务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

    挂牌7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其中在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有序推进,探索了一批标志性项目。

    特色金融服务持续优化。截至2021年底,南沙片区累计注册融资租赁企业2209家,已累计完成178架飞机和81艘船舶租赁业务。前海片区深化跨境双向股权投资试点,QFLP基金规模达400亿元,获批QDIE额度19亿美元;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已上线8个交易品种,累计交易金额475.8亿元。横琴片区吸引33家涉澳跨境金融企业或服务机构入驻粤澳跨境金融合作(珠海)示范区。

    广东自贸试验区内,跨境电商、“保税+”等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为贸易强省建设注入新动能。今年一季度,广东自贸试验区进出口规模达1026.7亿元,占同期广东外贸进出口的5.6%,较去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

    贸易便利化背后,是海空港资源进一步打通,货物流转更加顺畅。省内海关在南沙、前海开展“大湾区组合港”“湾区一港通”等创新试点,实现枢纽港与支线港跨关区监管互认和一体化操作。据海关统计,在“湾区一港通”模式下,进出口企业整体货物通关周期压缩60%,报关成本节省约30%。

    “海运物流一体化发展,不仅提升了口岸通关时效,更畅通了枢纽港及其腹地的物流,以港口群互联互通推动自贸试验片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联动发展。”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综合业务工作处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开通12条线路,覆盖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东莞、中山、肇庆等珠三角主要港口城市,累计约10万标箱货物通过该模式通关。

    4月12日,澳门法律专业企业MDME有限公司合伙人TIAGO VILHENA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澳门办事处内,使用自助发照设备现场打印并领取企业营业执照。“这对推动澳门投资者到横琴营商创业提供重要助力。”TIAGO VILHENA说,此前他通过商事登记跨境通办机制,向合作区商事服务局申请成立一家新企业,整个设立过程从咨询、提交文件到打印执照,均在合作区澳门办事处内完成。

    挂牌7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积极推动与港澳市场主体登记规则衔接,建立高度便利的市场准入制度。其中,试点香港投资者简化版公证文书,近1.46万家企业受惠。

    通过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水平,广东自贸试验区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提升。目前,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限制性措施已减至27项,实现制造业项目清零。2021年,广东省政府向自贸试验区下放第三批68项省级管理权限。

    如今,在南沙片区,160项政务服务事项已实现“湾区通办”,创新构建“信即办”审批服务体系,实现“即来即办、当场办结、立等可取”。在前海片区,优化营商环境3年行动计划已制定实施,并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次申请、按需发证”,办理时间由49天压缩至13天。

    放眼三大自贸片区,国际化法律服务体系也不断升级。过去一年,南沙片区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集聚区建设,大力推广互联网仲裁“广州标准”,完成自贸试验区首宗以“临时仲裁”方式解决纠纷案件。

    前海片区则挂牌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试点支持港企在无涉外因素情况下选择适用香港法律解决民商事合同纠纷,2021年已审理案件91件。横琴片区则设立珠澳跨境仲裁平台,实现澳门仲裁机构可在横琴运用澳门法律受理涉澳仲裁案件。